改刀切片,改花刀,改刀切法分别是什么意思,都有哪些?

改刀切片,改花刀,改刀切法分别是什么意思,都有哪些?在中式烹饪里面,刀工技法是一种手作工艺,“三分勺工,七分刀工”,熟练的刀工,是大师级厨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,它的作用是整齐化一、清爽利落、配合烹调、调谐形态、物尽其用。下面学厨网老师为大家分享下改刀切片是什么意思,改花刀是什么意思,改刀切法都有哪些等,一起来学习下吧。

改刀切片,改花刀,改刀切法分别是什么意思,都有哪些?

一、食材改刀的原则都有哪些:


1、原料改刀后,要粗细厚薄均匀,长短一致,否则原料烹调时生熟不一致。

2、凡经过刀工处理的原料,不论丝、条、订、块、片、段,不能连刀。

3、根据原料质地老嫩、纹路横竖,要采用不同的切法,如筋少、细嫩、易碎的肉,应顺纹路切,筋多、质地老的要顶纹路切,质地一般的要斜路切。

4、在原料改刀时,要首先注意菜肴所用的烹调方法。如炒、爆烹调法必须采用急火,操作迅速,时间短,原料须切薄或切细。炖、焖、煨等烹调法所用的火候很小,烹调时间较长,有较多的汤汁,原料以切较大的段或块为宜。

5、注意主辅料形状的搭配和原料的合理利用。一般是辅料服从主料,即:丝对丝,片对片,辅料的形状略小于主料。用料时要周密计划,量才使用,尽可能做到大材大用,小才小用,细料细用,粗料巧用。

改刀切片,改花刀,改刀切法分别是什么意思,都有哪些?

二、改刀是什么意思:


改刀是中国烹饪专业术语,就是切菜,将蔬菜或肉类用刀切成一定形状的过程,或是用刀把大块的原料改小或改形状。

例如,将菜切成条形、丝形、片形、丁形或各种花刀,要求大小、粗细或是厚薄尽量一致。如果菜品形状大小相差太大,那么制熟的时间就会有有差别,因此,改刀是烹饪过程很关键的一个环节。

改刀也可指饭店工作岗位,改刀工即切菜工,是专门负责切菜的,将菜切成厨师需要的形状,对刀功有一定的要求。

将菜品专门加工成花型,可以让菜品看起来赏心悦目而增加食客的食欲。有些刀功高手,可以把牛羊肉和鱼切成极薄的皮,有些卷成花筒,好看,并且易熟。

改刀切片,改花刀,改刀切法分别是什么意思,都有哪些?

三、花刀的切法都有哪些:


1、鱼鳞形花刀:鱼鳞形花刀是用斜刀一推一拉的方法,在鱼身两侧剞上鱼鳞状刀纹,从侧面上看,呈横着的“人”字状。加工时,刀不要离开鱼体,连续推拉至鱼尾为止。这种刀法刀口越深越好,但不能逾过脊骨,适用于体形厚长的鱼类,如黄鱼、鲤鱼等,多用脆熘之法成菜。

2、菊花形花刀:菊花形花刀的刀纹,是运用直刀推剞的刀法制成的。加工时在原料上剞上横竖交错的刀纹,深度为原料厚度的五分之四,两刀相交为90o,改刀切成约3cmX3cm的正方块。经加热后即卷曲成菊花形态。

3、松鼠鱼花刀:松鼠鱼花刀的刀纹,是运用斜刀拉剞、直刀剞等刀法制成的。先将鱼头去掉,沿脊骨用刀平片至尾根部,剁去脊骨,并片去胸刺。然后在两扇鱼片上剞上直刀纹,刀距为4~6mm;再斜剞上刀纹,刀距为2~3mm。直刀纹和斜刀纹均剞到鱼皮即止(不能剞断鱼皮),两刀相交构成菱形刀纹,经加热即成松鼠花刀状。

4、斜一字形花刀:斜一字形花刀的刀纹,是运用斜刀或直刀推剞的刀法制成的。将原料两面剞上斜向一字形排列的刀纹。半指刀纹间距约5mm,一指刀纹间距约1.5cm。

5、正一字型花刀:正一字形花刀的刀法与斜一字形花刀的刀法相同,区别在于刀纹是正向刀纹。在鱼身两侧分别用斜刀剞上刀距一致的正向一字形刀纹,刀距为1.5-2厘米,刀深约为鱼肉的1/2。

6、柳叶形花刀:柳叶形花刀的刀纹,是运用斜刀推(或拉)剞的刀法制成的。加工时,在原料两面均匀剞上宽窄一致的柳叶形刀纹(类似叶脉的刀纹)。

7、交叉十字形花刀:交叉十字形花刀的刀纹,是运用直刀推剞的刀法制成的。加工时,在原料两面均匀剞上交叉十字形刀纹,原料体大而长的剞多十字形花刀,刀纹间距可小些;鱼体小的剞十字形花刀,刀纹间距可大些,

8、月牙形花刀:月牙形花刀的刀纹,是运用斜刀拉剞的刀法制成的。加工时,在原料两面均匀剞上弯曲似月牙形的刀纹,刀纹间距约6mm。

9、翻刀形花刀:翻刀形花刀的刀纹,是运用斜刀(或直刀)推剞、平刀片等刀法制成的。加工时,在原料两面均剞上深至鱼骨的刀纹,然后用平刀片进深为2~2.5cm,将肉片翻起,再在每片肉上都剞上一刀。原料海面翻起7~12刀,经加热即成牡丹花瓣的形态。

10、麦穗形花刀:麦穗形花刀的刀纹,是运用直刀推剞和斜刀推剞的刀法制成的。大、小麦穗的主要区别在于麦穗的长短变化,长者称大麦穗,短者称小麦穗,其加工方法基本相同。加工时,先斜刀推剞,倾斜角度约为40o,刀纹深度是原料厚度的五分之三;再转一个角度直刀推剞,直刀剞与斜刀剞相交,以70o~80o为宜,深度是原料的五分之四。zui后改刀成块,经加热后刀纹即卷曲成麦穗形态。

11、荔枝形花刀:荔枝形花刀的刀纹,是运用直刀推剞的刀法制成的。加工时,先运用直刀推剞,进刀深度是原料厚度的五分之四;再转一个角度直刀推剞,进刀深度也是原料厚度的五分之四,两刀相交为80o;然后改刀切成边长约为3cm的等边三角形,经加热后即卷曲成荔枝形态,

12、松果形花刀:松果形花刀的刀纹,是运用斜刀推剞的刀法制成的。加工时,运用斜刀推剞在原料上剞刀,深度是原料厚度的4/5,进刀倾斜度为45o;再转一个角度斜刀推剞,进刀深度是原料厚度的4/5,进刀倾斜度为45o;两刀相交角度为45o,然后改刀切成宽4cm、长5cm的块,经加热后即卷曲成象形的松果形态。

13、蓑衣形花刀:蓑衣形花刀的刀纹,是运用直刀剞和斜刀推剞的刀法制成的。加工时,先在原料一面直刀(或推刀)斜剞上一字刀纹,刀纹深度为原料厚度的二分之一;然后,再在原料的另一面采用同样的刀法,剞上直一字刀纹,刀纹深度是原料厚度的二分之一,与斜一字刀纹相交,即是✲✲种蓑衣形花刀,

14、螺旋形花刀:螺旋形花刀的刀纹,是采用小尖刀旋制而成的。选用圆柱形的原料(胡萝卜、黄瓜等),取其中段部位,用小刀斜架在原料上,进刀深约1cm,逆时针转动原料,使刀从左向右移动;然后再用刀尖插进原料一端,顺时针旋进,将原料芯柱旋开;zui后用手拉开,即成螺旋丝状。

15、麻花形花刀:麻花形花刀的原料成形,是运用刀尖划再经穿拉而成的。将原料片成长约4.5cm、宽约2cm、厚约3mm的片,在原料中间划开3.5cm长的口,再在中间缝口两旁各划上一道3cm长的口,用手握住两端将原料一端从中间缝口穿过,即成麻花形。

16、玉翅形花刀:玉翅形花刀的刀纹,是运用平刀片和直刀切的刀法制成的。先将原料加工成长约5cm、宽约4cm、高约3cm的长方块,用刀片进原料长度的4/5,再直刀切成连刀丝,即成玉翅形。

17、凤尾形花刀:凤尾形花刀的原料成形,是运用直刀切的刀法制成的。将圆柱形的原料一片两开,在原料长度的4/5处斜切成连刀片,每切9片或11片为一组,将原料断开;然后每隔一片弯曲一片别住,如此反复加工,即成凤尾形。

18、鱼鳃形花刀:鱼鳃形花刀的原料成形,是运用直刀推剞和斜刀拉剞的刀法制成的。将原料片成片,运用直刀推剞的刀法,剞上深为厚度4/5的刀纹;然后,转个角度斜刀剞上深为厚度的3/5的刀纹;用斜刀拉片的刀法将原料断开,即一刀相连一刀断开,即成鱼鳃片,

19、如意形花刀:如意形花刀的原料成形,是用刀刃前端在原料四面各切两刀而制成的。将原料加工成2cmX2cmX2cm的大丁,在丁的四面均切上两刀,进深为原料厚度的1/2,掰开方丁,即分成两个如意丁,

20、灯笼形花刀:灯笼形花刀的原料成形,是运用斜刀拉剞和直刀剞的刀法制成的。将原料片成大片后,改成长约4cm、宽约3cm、厚为2—3mm的片;先在原料一端斜着拉剞上两刀原料厚度的3/5的刀纹,然后在另一端同样剞上两刀(相反的方向剞刀);再转一个角度,直刀剞上深为厚度的4/5的刀纹,经加热后即卷曲成灯笼形。

21、剪刀形花刀:剪刀形花刀的原料成形,是运用直刀推剞和平刀片的刀法制成的。剪刀片与剪刀块的区别,在于薄者称片、厚者称块,加工方法相同。分别在两个长边厚度的1/2处片进原料(两刀进深相对,但不能片断),再用直刀推剞,在两面均匀剞上宽度一致的斜刀纹,深度为原料厚度的1/2,然后用手拉开,即分成交叉剪刀片(或块)。

22、锯齿形花刀:锯齿花形花刀的刀纹,是运用直刀切和斜刀推剞等刀法制成的。

形状名称:加工时,先在原料上剞上深度为原料厚度的4\5的刀纹,然后再将原料切断,即是锯齿形花刀。

23、梳子花刀:先在原料表层用直刀剞出一排排紧密的刀纹,刀口深度大约为原料的2\3,接着把原料转动90度角,zui后切成片或连刀片,入锅加热后即成梳子形。

24、渔网花刀:渔网花刀是将白萝卜或红萝卜采用纵横深浅交错的切法,切出如渔网的形状。制作时,取胡萝卜一段,中间穿一根筷子(为了不把它完全切断),从上下两个方向切,大概切到差一厘米到胡萝卜中心,然后把萝卜转90°,按照同样的方法切,和蓑衣黄瓜差不多,但是是交叉的。切好后,把鼓起来的地方都切掉,让胡萝卜表面更圆,然后均匀地把胡萝卜转着圈,片下来薄薄的一层。这种切法需要熟练掌握好运刀的力度和正反两面的深浅,才能切成漂亮的渔网,一般用于装饰菜品。

25、格子花刀:这种切法是将贝类、鱿鱼等切出很深的格子刀痕,刀痕的间隔之间形成大小均匀的格子方可。切时,选择鲍鱼比较平整的那一面,根据鲍鱼的大小决定每刀的宽度,垂直切横刀和竖刀,要切的均匀熟了以后收缩的才漂亮,深度切整个鲍鱼的2/3就行了,太浅了花刀不明显,太深了肉则会散掉。

26、卷形花刀:将原料的一面剞上十字花刀,深度为原料厚度的2\3,然后改成长方块,加热后即成卷形。这种刀法一般使用于脆性原料,例如:腰子、鱿鱼、乌贼等。

改刀切片,改花刀,改刀切法分别是什么意思,都有哪些?

四、改刀切法都有哪些:


1、直切:顺手按稳原料,右手持刀,一刀一刀笔直切下去。直切时,着力点布满刀刃,前后力量一致。直切刀法的用途广泛,一般用于加工无骨脆嫩的原料,如嫩鲜笋、茭白、土豆等。

2、滚刀:滚切和直切基本相同,只是落刀后原料要滚动一下。滚切的要求是;左手滚动原料的斜度要适中,右手握刀要紧跟这原料的滚动,掌握一定的斜度切下去。在切同一种块形时,刀的斜度要基本保持一致,以便使切下来的原料大小一致。滚切法适用于加工圆形或椭圆形、质地较脆的原料,如胡萝卜、黄瓜、鲜笋等。

3、劈刀:右手握紧刀柄,对准要砍的部位,用力砍下去,把原料砍断。常用于加工带骨或质地坚硬的原料,如鸡爪、蹄膀等。

4、推刀:刃口油后向前推进,着力点在刀的后端,一刀推不到底不再拉回来,直到切断原料。推切时,左右手要有节奏地配合,左手按稳原料,右手持刀贴着左手中指往前推。一般多用于加工形状较细的原料,如切熟肥肉、肉丝、豆干丝、百叶等。

5、锯切:先将刀向前推,然后再向后拉,着力前后交替,像拉锯一样一推一拉,切断原料。一般用于加工质地松软的原料,如回锅肉、火腿、面包等。

6:平刀批:左手手指按稳原料,右手执刀,把刀身放平,使刀面与墩面平行,将刀刃批进原料,一刀批到底。一般适用于加工无骨的软性原料,如豆腐干、肉冻、鸡和鸡血等。

7、斩刀:有单刀斩和双刀斩之分。为了提高工作效率,通常采用双刀斩的方法。双刀斩,也称“排剁”。左右两手各持一把刀,运用手腕的力量,两刀一上一下,从左到右,再从右到左,反复排剁,并不断翻动,直至原料剁成细蓉。适用于加工无骨的原料。

8、推刀批:用左手手指按稳原料,右手持刀,放平刀身,使刀面与墩面接近平行,直至批下一片原料。按原料的左手不能用力过猛,以使原料左批时不致移动为度;刀刃批进原料时,左手手指可稍翘起,用掌心按住原料;按原料的左手食指与中指应分开些,以便观察刀刃批进原料的厚薄是否符合要求。用于加工较脆的原料,如鲜笋、茭白、玉兰片等。

9、拉刀批:用左手手指按稳原料,右手执刀,将刀身放平,使刀面与墩面平行,着力点在刀刃的前端,由前向后推入原料批下来。一般由原料的底部向上批片,也可从原料的上部向底部批片。用于加工略带韧性的原料,如肉片、鸡肉等。

改刀切片,改花刀,改刀切法分别是什么意思,都有哪些?

五、改刀、切条、切丝分别是什么意思:


切片跟切段一脉相承,都是主要为了截断纤维,但是切片更偏重于体积比较大的食材,比如莴笋、土豆、肉类等等。其中又以肉类为主,对此还有个顺口溜,“横切牛羊顺切猪”,猪肉比较嫩,可以顺着切,而牛羊肉的纤维比较粗、比较老,就需要横着切断,要不然,要么会塞牙,要么就是咽不下去,要么咽下去了也不消化。所以我们在切肉的时候,不要图怎么切省力,因为你在刀上省了力,后面就要在牙上补回来,所以应该怎么难怎么切。想省力的话,可以在知道怎么切的前提下,冰箱里冻一下再切就省力了。

切条、切丝,主要用于整体的结构性纤维不强的食材,比如黄瓜、猪肉、鱼肉。与切段相比,切条、切丝差不多,但是纤细的食材可以直接切段,体积较大的食材先切片再切段,就成条、丝了。所以切丝实际是个切片与切段的组合刀法。但是要注意有的东西比如牛羊肉是不太好切丝的,切片切断纤维后,如果再切丝,那就很容易断开,给你变成肉沫,那就很不善了。

改刀切片,改花刀,改刀切法分别是什么意思,都有哪些?

六、改刀切段是什么意思:


切段的改刀方法,诀窍在于切口要与食材成直角,经常用于体型纤细但纤维粗硬的蔬菜,如芹菜、韭菜等,目的在于截断粗纤维,降低咀嚼难度和吞咽难度。那么这里面就要注意,切段要多长?我想这是因人而异的,小孩子的食管环比较短,伸缩长度短,老人的肌肉伸缩力下降,食管环的运动幅度也会比较短,所以,切的段就要短一些,在1到2厘米之间。

在这里我们还要弄明白另一个概念,膳食纤维。社会上流行一种观念,食用膳食纤维含量高的食物,可以增加饱腹感,从而减少摄入,既能减肥,还可以改善便秘。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它的原理。

膳食纤维是什么呢?是植物细胞壁中的纤维素。支撑起细胞壁稳定结构的主要是果胶和纤维素两种物质,其中纤维素类似钢筋,果胶就类似水泥,共同搭建起一座稳定的房子。既然说稳定,那就是在说它们难以破坏。比如我们的胃酸,对纤维素就不起作用。所以,你摄入纤维素,增加饱腹感的原因是什么?是消化不了。消化不了不代表胃就不会努力去消化,那这样就会空空地损耗胃的一部分力量,zui后确定实在消化不了之后才去做胃排空。

胃排空之后,膳食纤维进入肠道,受到了热烈欢迎,因为在肠道中有大量微生物是以纤维为食的,因此微生物的活动强度提升,增强了肠道蠕动,这样就改善了便秘。但是也要注意,并不是所有的膳食纤维都会受到肠道微生物的欢迎,微生物对温度有苛刻的要求,所以zui好是摄入阳性的膳食纤维,比如谷物的外皮,我们说的麦麸那种外皮。如果摄入阴性的膳食纤维,微生物当然也可以吃,但是就没有那么活跃了。

还有一个问题,膳食纤维也有不同,其中蔬菜、水果中的膳食纤维会受到热水的破坏,而谷物外皮的膳食纤维没有这个问题,所以如果你想补充膳食纤维,zui好的就是吃全谷。滋养肠道中的微生物,除了我们前面提到过的发酵食品,全谷也是一个好方法。

回头,我们就发现上面提到的芹菜纤维和膳食纤维完全不是一回事。我们在芹菜里发现的明显的纤维,有它自己的特殊名称,叫做“维管束”,它在芹菜中,就像是动物身体里面的筋和血管,其实里面也含有大量木纤维,柔韧性很强,如果我们不截断,就会影响咀嚼和吞咽。

改刀切片,改花刀,改刀切法分别是什么意思,都有哪些?

七、改刀切丁、切粒、剁蓉分别是什么意思:


这是切的进一步粉碎化,食材变成更小的颗粒之后,多种食材相互掺杂,它们就更容易混合,彼此的性味会快速融合为一个整体。比如我们蒸鱼,出锅的时候撒入葱姜蒜蓉,就可以改变鱼的寒凉性质,把它们剁成蓉,与鱼相和的效率比片、段都要好。但是如果在烹饪过程中就放进去,那还是片、段比较好,比较大的体型,就跟中药做成丸剂的思路一样,追求缓释效果,保持更长时间的药性。

也有的时候是配合烹饪,比如辣子鸡丁,是要过油的,油温很高的情况下,时间短了里面生的,时间长了外面糊了,这种情况下把鸡肉切成丁,就能实现内外更好的协调,避免出现孔子说的“失饪,不食”的情况。

改刀切片,改花刀,改刀切法分别是什么意思,都有哪些?

八、拍打、敲打、搅打分别是什么意思:


这几种方法,是用刀身、刀背或者专门的捶打、搅拌工具对食材进行改造,比如拍黄瓜、做肉馅、团丸子等等都会用到这样的改刀方法。在这里,工具已经超出刀的范围,但是仍然属于改刀。改刀,重点在于改,而不在于刀,哪怕你用嫩肉粉,提前用生物酶对肉类蛋白质进行破坏,这仍然是改刀。

打法,目的在于通过工具的物理冲击力,破坏食材的细胞结构。比如拍黄瓜,如果凉拌,有人会觉得拍黄瓜要比切丝好吃一些?为什么?大家可以看看黄瓜汁,拍黄瓜流溢出来的汁液是不是比切丝多?汁液出来的多,黄瓜的香气就多一些,尤其是前些年我们还能吃到露天生长的应季黄瓜的时候。

肉丸,做好了会很滑嫩而且有弹性,做不好的话,要么比较干硬,要么就会像劣质火腿肠那样感觉淀粉太重。想做好肉丸,zui主要的工序就在“打和搅”。打的时候,先要切成厚度适中的肉片,太厚打不透,太薄了承接不住击打力。然后开始打,可以用松肉锤,也可以用刀背,打到摸上去比较松软就算好了。然后可以剁碎或者绞碎,就可以进入搅打程序了。

搅打程序,核心的✲✲步是打水:往肉馅里面倒水,然后同一方向快速搅拌,让肉吸收水分,一次不要倒太多,倒一点,被肉吸收后再倒点,再搅拌吸收。这一步的作用是,加强肉本身细胞液的流动性,从而更好地浸出,这样后面加淀粉的时候就能更好地与淀粉结合,不会导致成品的淀粉感太重。zui后等感觉搅拌轻松,盆底有小水珠滚动的时候就可以停止加水了。然后加鸡蛋液继续搅拌,起一个黏合的作用,让肉不会太松散。再然后加生抽、料酒、盐以及你喜欢的花椒粉、胡椒粉等等,但是胡椒粉就不要加太多,免得夺了肉的鲜味,而且zui好不要一股脑地都加进去,而是加一种搅拌一次,zui后的效果zui好。

以上完成之后,核心第二步是上劲。这个得用红薯粉,肉茸和红薯粉的比例是10:1,一斤搅拌过的肉,一两红薯粉,而且不能一次都倒进去搅拌,zui少也要分三次。搅拌时候,可以用四根筷子,要点是要一直向一个方向,还有就是快。zui后搅到什么程度为止呢?就是肉茸出现一定的定型效果,打出纹路后,不会还原。这一步做好了,肉丸就会出现紧实而且弹的效果,所谓上劲也就是增强弹性的意思。上劲后,放入葱末,轻轻搅拌均匀即可,这个不要大力搅拌,也不要搅拌过久,搅拌均匀就成了。

改刀切片,改花刀,改刀切法分别是什么意思,都有哪些?

各位同学们想学习厨师炒菜技术,欢迎咨询我们在线客服老师。学厨网厨师炒菜技术培训班校区分布于深圳、东莞、广州、惠州、佛山、中山、江门、珠海、清远、泉州、厦门、晋江、南昌、赣州、长沙、衡阳、郴州、怀化、南宁、柳州、昆明、贵阳、郑州、重庆、武汉、徐州、南京、常州、无锡、苏州、南通、盐城、昆山、金华、义乌、杭州、萧山、绍兴、嘉兴、温州、宁波、台州、上海、西安、成都、合肥等。欢迎各位同学来学校现场参观考察了解。

0 0评论

推荐

  • QQ空间

  • 新浪微博

  • 人人网

  • 豆瓣

相关评论

取消
建站ABC 建站ABC提供技术支持